其他

泰国有条这样的“工业唐人街”

2017-08-31 王霁平 中国东盟报道

提起“唐人街”,大家想必不会陌生。但如果说在泰国有这么一条特殊的“唐人街”,被称为“工业唐人街”,你知道吗?

它就是坐落在泰国东海岸的“泰中罗勇工业园”。

说起特殊,是因为它不仅已发展成为华商、华人工作在泰国工作、生活的地方,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促进中泰企业交流、对接、参与一带一路“建设”的平台,推动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平台。

泰中罗勇工业园位于泰国东部海岸、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,园区距曼谷市区114公里,距廉差邦深水港27公里。总规划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,包括一般工业区、保税区、物流仓储区和商业生活区。

△ 图为园区内一名泰国籍工人在富通集团(泰国)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光缆着色作业。



一个民企全球化的故事


说起罗勇工业园,就不得不提其中方建设运营者——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

华立集团于1987年起涉足国际贸易领域,是浙江省较早“走出去”的企业之一。

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,华立已经形成了直接对外贸易、直接对外投资以及深耕重点国家有机结合的“走出去”模式,并已经在全球30余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。

而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,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“走出去”又有了新的认识。他认为,未来,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国门;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民营企业实现全球化经营的好机会。

“走出去”的愿望虽美,但实施起来,却是困难重重。

汪力成至今仍记得当年“走出去”的艰辛。2000年,在曼谷远郊1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内,不到200个员工在车间忙着转动元件的组装,这就是国内第一家“走出去”的电表厂,也是华立第一次海外“探路”。同行的期盼和他自身这段艰难的经历,让他深深感到,“走出去”需要有合适的平台,企业也需要抱团取暖。

△ 图为入驻园区的中资企业。

因此,搭建中国企业海外集聚区的念头也就此产生。

汪力成说:“结合自身经历来看,‘走出去’并非单纯意味着买卖产品、建立工程、兼并收购,它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方方面面。例如,利用有效的公共外交控制投资风险、推进市场开拓就是其中之一。

有了想法,工业园究竟该建在哪里呢?

思来想去,汪力成结合自己多年在泰国打拼的经验和国家的政策,认为“泰国必须是首选”!

2006年3月,首家在泰国的中国工业园区——泰中罗勇工业园正式开始建设。

经过多年的经营实践,现已有近90家国有和民营制造业企业落户园区并投入生产经营,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25亿美元,累计实现工业总值80亿美元。



建好,还要发展得好


谈起多年来的工业园发展的心路历程,华立集团CEO肖琪经说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强调“共建”,注重可持续发展,这让他们在园区的建设中,在“走出去”进程中,无论从思维上,还是切实行动上,也有了显著改变。

在绿色发展层面,园区也采取了新的管理方式。“所有入园的中国企业均严格按照ISO14001环保标准修建厂房,并通过泰国的环境影响评估(EIA)。

为了增强中企在海外的抱团协作效应,园区秉持“选商胜于招商”的理念,对引进的企业增强了考察力度,避免中资企业之间形成同质化过度竞争。

同时,为了降低中资企业在泰国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,园区专门设立了一支包含中国员工和泰国员工的专业团队,为入驻的中资企业提供包括目标市场调研分析、产业政策咨询等服务。

△ 在泰国罗勇的泰中罗勇工业园,中国籍的生产技术部部长吴海胜(左)在富通集团(泰国)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对一名泰国籍工人进行技术指导。

最后,泰中罗勇工业园在满足中国企业借助工业园的交通区位、政策优惠以及基础设施等优势取得成功的同时,在招商时也充分考虑了泰方的技术需求,使得泰国在居民就业、人才培养、技术转移等方面受益良多。

目前,华立正在全面加快开发泰中罗勇工业园第三期项目,并延伸至泰国缅甸边境以及缅甸土瓦港,为中国企业提供陆路直至印度洋的通道。

不仅如此,华立还希望在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,复制、优化泰中罗勇工业园模式,形成境外工业地产板块,并给不同需求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海外产业转移平台。


记者:王霁平

责编:王海

本文为《中国东盟报道》微信平台首发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